2016丙申年鷄籠中元祭 2016丙申年鷄籠中元祭 2016丙申年鷄籠中元祭

一0五年(歲次丙申)第一六二屆鷄籠中元祭|歡迎蒞臨活動網站|主普 鄭姓宗親會|【鷄籠中元・鄭本清源】

揚帆啟航

~宗親會以過去各姓宗親會表現不俗的文化及觀光計畫,將延續表現民俗的、慶典的、雅俗共賞的文化宣傳 中元祭。

藝文活動的參與性:

(一)、鷄籠中元祭科儀研討
(二)、紙糊製作研習、米雕教作、米雕聯展
(三)、國內演藝團體慶中元
(四)、北管演奏音樂會-雷成壇弱勢族群北管演奏


(一)、鷄籠中元祭科儀研討


將於本年中元祭期間在本市慶安宮文化大樓會議室,舉辦鷄籠中元祭科儀研討會,主要研討對象為本市國民中、小學校教師。經由本次科儀研討,讓這些種子教師瞭解本市中元祭的由來、中元祭典的科儀活動及義意、正確的科儀觀念,藉由種子教師的傳授及教育的力量,讓本市中元祭之由來及正確的科儀活動,得以有效的文化傳承。



(二)、紙糊製作研習、米雕教作、米雕聯展

以麵食做成牲禮、蔬果的形狀當供品,由來已久。傳說諸葛亮南征,渡江時風浪不止,孟獲建言用人頭和牲畜祭祀。諸葛亮覺得用人頭太殘忍,改用麵粉搓成人頭狀,混上牛、羊等肉去替代。也有傳說,諸葛亮是以糯米團捏塑人形和畜生模樣祭祀。以糯米捏塑,所以稱為「米人」。

「捏麵人」是華語,台灣土生土長的老一輩則說「捏秫米尪仔」

(lia̍p-tsu̍t-bí-ang-á,捏糯米人偶)。中國北方「麵」是主食,捏的是「麵 人」,戰後推廣「國語」,「捏麵人」遂成「官方」說法,且眾說成俗。南方以米食為主,自然用糯米來捏。

台灣老一輩講的「秫米尪仔」,和上海人口中的「江米人」、福建泉州所稱的「妝糕人」,相應契合。

米雕技藝,呈現庶民擠滿港岸觀看施放水燈的景象,岸邊道士作法,街中陣頭、神將、花車隊伍迤邐,彷彿聽見鑼鼓喧天、炮聲四起,熱鬧非凡。為了構思傳統古裝人物的造型,不但參考電視歷史影劇,也蒐集台灣、日本、中國出版的封神榜、三國演義、水滸傳的版畫、漫畫、插圖,工作室資料櫃滿滿的圖庫,意味著源源不絕的創作靈感。為了推廣,除了改良材料,也結合自己擅長的繪畫,在畫有山水背景的板子上做成「浮雕」,再用畫框框起,還以書法題字落款。製作的門神、四大天王、獅子銜劍,就像一般的手工藝創作。

近年宗教界興起「文創熱」,流行各式 Q 版「公仔」,也不落人後,將創意導入卡通式的 Q 版米雕,透過製作的教學活動,連小朋友都覺得米雕很有趣,而不再只是中元祭典、建醮、法會中不可「褻玩」的供物。

為傳承文化技藝將提供小學生學習授課研習。


(三)、國內演藝團體慶中元

藝文華會活動計畫:

表演活動時間:將於中元祭期間

地點:基隆市

活動內容:

(1)優秀之在地表演團隊。
(2)國內表演團隊:包含  
A.文化部分級補助團隊 B.外縣市傑出團隊。


(四)、北管演奏音樂會-雷成壇弱勢族群北管演奏

目前在民間還是可以經常看到北管樂,在廟會,好歹事的陣頭,都可以看到北管的吹場,鼓亭,扮仙等等。倒是北管戲曲逐漸少了。

北管是室外樂,以熱鬧通俗為其特色,採用它的還包括布袋戲,傀儡戲, 齋功(喪事道教祭典)等等。

北管音樂為流傳於台灣漢人社會的傳統音樂,包括客家地區以及福佬地 區。北管音樂屬生態最蓬勃的傳統音樂,樂曲種類多樣,可作為排場清唱的 休閒娛樂節目,也能用於各種迎神賽會或送葬的行伍,甚至酬謝神明的媒介。

由於北管音樂的功能多樣,演奏團體也較為複雜,以北管音樂作為娛樂的團體,通稱為子弟館,這類團體都有館名,中部地區分為軒-園兩個系統,例如彰化市的梨春園與集樂軒。基隆宜蘭地區的北管館閣,則分為堂-社系統,如基隆市得意堂與聚樂社,堂系的北管館閣只學新路戲曲,反之,社系的北管館閣只學古路戲曲。其他地區的北管館閣並無新路或古路的區別,大體上兩種戲曲都有涉獵。

本市雷成壇李道長及小兒目前擔任安樂國中家長會長多年前發現中輟生社會問題故成立中華民國傳統民俗文化協會,是基隆目前以弱勢族群訓練,讓下一代保留相當完整北管戲曲演奏。

CONVERSATION